环球看热讯:“振华系”崛起:从濒临倒闭到“一花三叶”
郭晨凯 制图
振华科技旗下振华永光生产线
(资料图片)
振华科技旗下振华群英生产线
在A股“5000+”的版图上,仅有不到40家上市公司的贵州板块,却有3家科技公司,市值均超百亿元,且同出一门——振华集团,从而构成了“振华系”。
提起振华集团,贵州当地人感叹说,该集团曾经是“麻山瑶山○八三”,现在是“金山银山○八三”。四字变化,折射出这家老牌国企的华丽转变。
“从大山深处经营困难的三线企业,到枝繁叶茂的国防电子工业之花,振华之所以能涅槃重生、脱胎换骨,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振华科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立明总结认为,振华集团在资本市场的布局很前瞻,一路走得很稳妥,率先实现了资本与产业的双驱动。
这一结论从其最新年报中可窥见一斑:2022年,振华科技取得营收超70亿元、净利润超23亿元的优异成绩;同时,振华新材和振华风光两家科创板公司,以152.69%、55.05%的营收增幅,名列贵州上市公司前五。
禅语云:“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振华系”后劲如何?“集团未来还将再添‘两叶’,如果目标全部实现,整个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将达到90%。”作为一名“老三线人”,杨立明提及这一发展目标时,言语间满溢自豪。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前往振华集团,探寻国企改革及科技创新是如何促使这些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
紧跟科创潮流:屡创“第一”
〇八三基地自诞生起,就肩负着振兴和发展我国国防电子工业之使命。不负众望,振华集团也将众多的“第一”写进了自己的成绩单。“以科研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是我们老三线公司的新风采。”
〇八三基地现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生产车间内,一台台高速运转的自动化精密机器,挥舞着机械臂,不断发出低沉的作业声,生产出的电子元器件源源不断输往下游企业。穿着连体防尘服的作业员,紧盯屏幕上的数据和图像,实时跟踪高精度编码器,确保精密部件的误差不能超过1微米。
“大国重器”成败的关键,往往取决于关键小构件上的突破与创新。有着电子工业领域“钢筋水泥”之称的电子元器件,正是不可缺少的零部件:米粒大小的“云科牌”片式电阻器,是航天装备的重要构件;小巧精细的“新云牌”钽电容,可用于储存电量和电能,在航天等高端领域的市占率名列前茅。
在振华科技办公楼内,一间50多平方米的展厅,集中展示了这些电子元器件的应用领域:从“东方红一号”到“两弹一星”,再到“蛟龙”入海、“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几十种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模型琳琅满目。让置身其中的参观者,仿若走进科技博物馆。
“只要是应用了‘振华牌’电子元器件的大国重器,我们都以模型形式陈列在展厅内。”杨立明介绍说,振华集团的前身是〇八三基地,当年,近2万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汇聚在此,组成国内最先进的电子工业人才队伍。〇八三基地自诞生起,就肩负着振兴和发展我国国防电子工业之使命。
不负众望,振华集团也将众多的“第一”写进了自己的成绩单:1966年12月,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台晶体管DJS-121型电子计算机;1977年7月,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数字试验卫星地面站;1985年,成功建起国内第一条军用标准的钽式电容器生产线……
“以科研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是我们老三线公司的新风采。”杨立明告诉记者,从2019年的2.82亿元大幅上涨至2022年5.8亿元,振华科技的研发投入远高于同行企业;到2022年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022名,连续3年增幅均超过10%。
位于同一园区的振华风光,是贵州首家半导体科创板公司。在该公司办公大楼内,其重研发、兴创新的企业文化同样随处可见。
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布兰克、克莱尔、赫尔尼……沿着楼梯拾阶而上,每隔半层楼,便能看到一名集成电路领域“鼻祖”的画像。从仙童半导体七大创始人,到影响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物理学家,16幅悬挂于楼道的名人画像,时刻感召着“风光人”要勇攀行业高峰。
经过一间3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时,振华风光副总经理、董秘胡锐突然停下脚步,转身对记者说:“这群年轻人组成了公司的核心研究团队,这块区域也是公司最有价值的地方。”胡锐朝里指了指说,“振华风光战果累累,这群年轻人功不可没。”
在振华风光丰硕的科创成果名单上,放大器和轴角转换器是其中最闪耀的两颗星。
放大器是信号链最基本的单元,顾名思义就是在模拟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在“保真”前提下,将微弱的电信号调节放大。“振华风光的放大器具有高运速、高精度、低功耗等特点,可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电子等信号传输全领域。”介绍起这门“看家本领”时,胡锐娓娓道来,“振华风光拥有国内产品型号最全、性能指标最优的放大器产品。”
如果说放大器能让高端装备“听”得更清楚,那么轴角转换器则能解决装备系统的精准控制问题。
“轴角转换器可执行姿态控制和变换,广泛应用于无人机飞行控制、惯性导航、飞行姿态控制等场景。”胡锐介绍说,早在2008年,振华风光就已成为国内首家研制出单芯片轴角转换器的企业。
“振华风光还在不断强化技术优势。”胡锐透露,2022年,振华风光新增西安研发中心、南京研发中心,8809万元的研发投入同比大增88%,高出营收及净利润增幅;同年,公司还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善用资本市场:上市做大做强
秉持成熟一家、上市一家的发展理念,振华科技、振华新材和振华风光分别于1997年、2021年、2022年上市。上市后,3家“振华系”上市公司借力资本市场获得飞跃式发展壮大。
记者抵达振华风光办公大楼时,一辆满载家具的大型卡车停放在正门前,准备前往距此半个小时车程的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沙文生态产业园。
“最近几年,公司步入发展‘快车道’,现有生产经营场地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谈及此次搬家原委,胡锐向记者透露,“2018年起,振华风光开始规划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园。目前公司已完成产线搬迁,等到今年底,管理部门也搬过去后,就算全部到位了。”
根据发展规划,振华风光新园区位于贵阳市沙文镇,占地约260亩,一期已开发65亩,包括一幢1.5万平方米的厂房、一栋7000平方米的办公楼,以及一栋宿舍和一个食堂。“公司之所以能建新厂、扩产能,还多亏去年提前完成了上市融资,获得了一笔充足资金。”胡锐表示。
振华风光沙文集成电路产业园的正北面,是兄弟单位振华新材。早一步完成整体搬迁的振华新材,已经把高智新“黑灯”工厂引入生产当中。
“在这座工厂里,我们通过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已做到无人干预,且全天候、全时段生产,真正满足了‘黑灯’工厂要求。”据振华新材总经理向黔新介绍,公司是国内部分知名电池生产企业的重要正极材料供应商之一,引入最先进的生产方式,大幅提升了振华新材的生产效率。
看着眼前的现代化办公楼和智能化生产线,很难想象,这个囊括了集成电路、锂电材料、电子元器件等重点工程、新兴领域的现代化大型国防电子集团,竟来自苗岭山区。
曾经,三线建设要求选址“靠山、分散、隐蔽”。但随着市场经济时代到来,过去的优势变成“劣势”,三线工厂因交通不便、信息阻塞而每况愈下。“振华集团也不例外。”杨立明告诉记者,〇八三基地21家企业当时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9%,3万职工经常无法按时领到工资。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大山沟,也吹醒了〇八三基地。
1997年,振华集团管理层决定,对有优良资产、优势产品、优秀人才的企业进行优势叠加,组建成立振华科技,并推动其成为贵州省第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随后,秉持成熟一家、上市一家的发展理念,振华新材和振华风光分别于2021年、2022年相继上市。
上市后,3家“振华系”上市公司不仅帮助振华集团脱掉穷苦的“帽子”,而且自身更借力资本市场获得飞跃式发展壮大。
“登陆科创板以后,公司关注度明显得到提升,各类资源更加集中涌来,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给公司发展增添了底气和勇气。”身为一名技术型管理者,向黔新一提到“技术”,眼中满溢自信。
作为贵州最早一批上市公司,登陆资本市场长达26年时间的振华科技,同样有着深刻感受。
“尤其是2010年中国电子的入主,为振华科技注入了发展新动能。”杨立明称,彼时,在电子元器件领域,振华科技虽然竞争力尚可,但整体盈利能力低,长期处于微利状态。而中国电子的资金实力与市场地位在全国名列前茅,恰好能补齐振华科技的短板。
时间也证明,回归央企,借助中国电子这一大平台,让这家贵州老牌国企又一次迸发出新活力。2012年以来,振华科技一面不断剥离与电子元器件不相关或盈利能力较低资产;一面借力资本市场,演绎着从大到强的自我革新。
上市20多年来,资本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案例不断在此上演。据统计,上市以来,振华科技已完成4次再融资,募资总额超过20亿元。“虽说总金额不高,但每一次都至关重要,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杨立明举例称,2018年,公司通过一笔千万级收购,一举成为国内特种IGBT供应商。
“目前,‘振华系’3家上市公司市值均突破百亿元,振华科技最新市值超过400亿元,足以说明‘振华系’企业已得到资本市场认可。”杨立明解释说,振华集团在资本市场的布局是“1+4”:“1”是指主板上市的振华科技,“4”是振华新材和振华风光,以及已在科创板成功过会的成都华微和苏州盛科。“如果‘1+4’计划全部完成,整个振华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将达到90%。”
舍得激励员工:共享发展硕果
“我就是这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受益者。”身为亲历者,张杰对此深有感触,“获得参与资格的员工都很开心。这种被公司认可的自豪感,激发了大家只争朝夕、锐意进取的精气神。”
振华集团老园区延续了传统国企一贯的低调风格。午间12点,伴随一段悠扬的乐曲,穿着蓝色工服的员工三五成群,向员工用餐区走去。
“虽然我们办公场地老旧,但振华员工的幸福感很强,不少职工一家两代甚至三代都是‘振华人’。”1993年入职振华集团的张杰,一呆就是30年时间。他告诉记者,许多“老振华人”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对〇八三基地充满感情。“用我们老领导的话说,他们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终身,还奉献了子孙。”
“振华关爱员工的好名声更是远近闻名。”前几年,从集团转入振华科技工作后,张杰主要负责人力资源工作。去年,随着一份仅有7个名额的招聘公告公示,张杰一周之内便收到1500份简历。在他看来,振华科技之所以能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除了央企背景的“好出身”外,让员工的腰包鼓起来,是公司留住人才的强支撑。
2019年,振华科技首次完成股权激励,向368人发行911.1万股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11.82元/份。“目前来看,我们的业绩远超考核目标,公司最新股价较2019年初的11元左右增长了8倍多。”振华科技董秘胡光文说。
“我就是这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受益者。”身为亲历者,张杰对此深有感触,“获得参与资格的员工都很开心。这种被公司认可的自豪感,激发了大家只争朝夕、锐意进取的精气神。”
一线员工的拼搏劲头,很快转化成了生产动力,助推振华科技焕发活力。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振华科技的净利润分别为6.06亿元、14.91亿元和23.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48%、146.21%和59.79%。
就在振华科技完成首笔股权激励的同一年,振华风光向89名员工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总共发行735.61万股。“大家陪着公司度过了苦日子,一路走来,很不容易。现在行业进入爆发期,要让大家共同享受公司发展红利。”胡锐是振华风光从都匀山沟老厂搬迁到贵阳后招聘的首批大学生,2005年入职时,月工资仅800元。
“回头来看,振华风光的每一步都很重要,稍有不慎就会跌落谷底。”振华风光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荣感慨道。
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时5元/股的行权价,到现在突破百元大关,振华风光股价已实现数倍增长。“由此来看,大家应该能获得一笔丰厚的投资回报。”胡锐欣慰地说,这也算是给“老振华人”多年付出的一个交代。
细节之处见真章。善待员工的企业文化,除了实施股权激励激发员工“原动力”外,还体现在尊重员工的每一个想法之上。
“风劲海天阔,光耀芯未来”,在振华风光的办公室、宣传片、PPT展示页上,醒目的标语以不同字体呈现。“短短十个字,既囊括了公司名字和主营业务,又紧紧贴合企业形象,十分精妙。”胡锐指了指身后一名20岁出头的女员工说,“这句口号就是她想出来的,公司奖励了她5000元现金。”
在振华科技一间办公大厅,悬挂着的一幅毛笔字画上,“振华”二字格外醒目,似乎在时刻提醒着“振华人”,要以振兴民族工业品牌为己任。
在贵州,流传着这样一句佳话:黔中大地产业兴,三线精神永流传。“振华系”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家企业的发展秘诀,或许就藏在企业文化根脉中。作为流传于贵州的三线精神,所蕴含的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品质,毫厘必争、勇攀高峰的精神,以及善于变通、刻苦务实的品德,是激励一代代振华人不忘吃苦、勇于创新的文脉源泉。
关键词:
下一篇:最后一页
- 环球看热讯:“振华系”崛起:从濒临倒闭到“一花三叶”
- 遂溪杨柑:打造火龙果乐园 发展“产业园+”经济
- 中国空间站第四批实验样品顺利交付科学家
- 每日热点:2023谢师宴邀请函
- 全球消息!我家是个动物园的作文350字
- 天坛生物(600161):6月5日北向资金减持5.07万股
- 环球快讯:高考期间,台州有35个考点!这些路段禁停、禁行、禁鸣!
- 陪酒怎么和客人说话_陪酒_播报
-
【天天聚看点】电车也可加装“充电宝”,宝骏悦也或能加装增程器
日前,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因为大家呼声
-
当前速讯:离婚迁回原籍户口迁入申请书_迁入申请书
1、户口迁入证明写法如下:(一)称谓:一般写入户地派出所名称(二)引语
-
曾 “消失”69年!这种珍稀“国保”现身大理洱源
近日,大理州洱源县城边的水田里出现了一只大型鸟类在觅食。这只鸟羽毛
-
信息:北京地铁15号线视频_北京地铁15号线
1、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2、公交线
X 关闭
X 关闭